当需要在线上进行支付或登录私人账号时,网站如果处于非保护状态,所有的用户数据随时都可能被窃取和篡改。而部署过SSL证书的网站可以通过加密与身份验证机制,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,并且验证服务器身份,防止数据被伪造和篡改。然而,这一切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?浏览器是如何验证SSL证书的?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过程。
1、建立连接并请求证书
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以HTTPS开头的网址时,浏览器首先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,会将SSL证书返回给浏览器。此时,浏览器会接收到该证书,并开始验证过程。
2、验证证书的有效性
浏览器会首先检查该证书是否已经过期,如果SSL证书过期,浏览器会提示用户警告,表示该网站不安全。浏览器还会验证证书的签发日期和失效日期,确保这些日期范围内证书是有效的。
3、验证证书的签名
浏览器会验证证书的签名是否来自一个受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,检查证书的签名是否有效,并且确认签发证书的CA是否在其本地受信任的证书存储区中。如果签名验证失败或证书颁发机构不在受信任列表中,浏览器会向用户展示警告,提示存在安全风险。
4、验证证书的吊销状态
CA会维护一个证书吊销列表,当证书出现泄露或其他安全问题时,会被列入吊销列表。浏览器会检查证书是否出现在这个吊销列表中,如果出现浏览器会警告用户该SSL证书无效。
5、验证域名与证书一致性
浏览器会验证网站提供的域名与证书中标识的域名是否一致,若不一致,浏览器会发出警告,提示用户访问的可能是伪造的站点。
6、建立加密连接
如果以上所有验证均通过,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加密连接才会成功建立。浏览器和服务器会使用公钥加密技术交换一个对称密钥,并使用对称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。
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浏览器是如何验证SSL证书的,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验证机制,SSL证书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中的钓鱼攻击、数据篡改等安全风险,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相关推荐:《谷歌浏览器信任DigiCert证书吗》